研发管理软件国产化“选型”之关键:迁移成本和可延展性

从2013年斯诺登揭露的棱镜计划以来,世界各国都在重新审视自身数字化进程中的各种风险,我国自然也不例外,在2014年首届国产软件产业链合作峰会上,提出了有关软件国产化的思路和原则,其中应用牵引作为原则之一,至今也受到众多企业用户的认可和推崇,之所以以应用牵引,原因在于,一是符合产业规律,全球产业发展都是应用带动,应用与客户距离最近;二是我国应用软件基础坚实,能与国外品牌抗衡,甚至超越国外;三是应用可以反过来促进基础软件更快地与之适应,同时国产化还要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来弯道超车。

据相关数据,中国财务软件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90%,ERP的国产化率也超过80%,相对很多基础软件来说,应用类软件具有较高的国产化率,包括办公系统在内、众多行业与领域的应用系统,国产软件替代的能力已经基本具备。研发管理类软件也是如此,从Jira等国际软件的启蒙开始,国内众多企业已经有不少研发团队在使用类似研发管理类软件来提升工作效率,而国内也涌现一批自主研发的研发类项目管理软件,为国内企业国产化,给出了不同选项,面对界面功能类似的研发管理软件,企业又该如何选择,可以结合以下两点加以参考。

迁移成本低

企业更换应用类软件,首先考虑的就是迁移成本,如同手机用户每次更换新手机时,面对庞杂的使用数据和APP数据,如何能够平滑迁移到新手机上,是换机时要考虑的问题,有痛点自然有市场,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也都推出了自己的一键换机功能,为了让新用户能够减少更换手机系统的成本,而国内主流的研发管理软件厂商,也充分调研Jira用户迁移需求后,推出了各自的Jira迁移功能,类似于首先将Jira等现有软件的数据全量导出,后续再进行导入目标软件中,在使用操作界面,保持类似的页面布局,以及比较丰富和个性化的操作支持,减少使用人员的迁移成本。

后续延展性强

在国产化软件替换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难点,例如产业太过庞杂,企业发展水平、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参差不齐。虽然国内整体信息化水平提高迅速,但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提升空间。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外在表现,企业管理不规范导致流程不规范,需求多样化,国产软件厂商疲于应付客户的个性化诉求,延缓了产品技术持续积累的速度,研发管理软件面对国产化选型,也要重视此类问题,面对日益变化的市场和发展方向,研发团队更要既专注,又前瞻,为迎接未来发展做好准备,相比而言,例如采用低代码技术平台的UniPro就更有优势,其通过简单设置,即可将研发管理应用于各类场景的项目管理,同时也可随时根据自身业务场景,在学术类,产品类,科研类之间随意切换。对于国内企业来讲,选择与自身发展思路相匹配的软件,才是正确的选择。

预约演示
微信咨询
电话客服